市两会上,干货满满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,提出的2021年重点工作和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,更是把金华接下来要干的大事,清晰地展现出来。敏锐的企业界代表、委员,更是从中快速找到关键词,结合自己的实践,为国家创新型城市、民营经济强市、双循环发展先行市等“九市建设”建言献策。
关键词一:数字赋能
数字化改革、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新领域。
“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,特别是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5G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,将大大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,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,甚至倒逼传统产业升级改造。”市人大代表、森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巧仙说。
她举了两个例子。森宇全新打造的第四代工厂——国草智慧工厂,全部采用自动化、数字化生产线,每小时的生产能力达1.2万瓶,年产值10.8亿元。2017年投产的第三代智能工厂,3年来一直不断进行数字化改造,原来一条包装线上需要25人完成的工作,现在只需要8个人就能完成,而且还能保障每年10%~20%的增长。春节期间,森山健康小镇每天客流量达到3万人,通过对实时客流、趋势分析、同比变化等大数据分析,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客流量猛增作出应变。
俞巧仙说,森宇集团正在打造智慧农业系统,开展数字农业项目建设,未来将建成一个完整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,使森山健康小镇成为集农作物种植研究、现代农业科普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,助力铁皮石斛产业发展。
多年以前,市人大代表、东精集团董事长吴东明就开始实践企业管理信息化,向精细管理要利润。“去年,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制造业的经营方式、用工方式和生产方式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,降低生产成本,增强工厂竞争能力,企业对全面应用‘标准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’的需求日益突出,对建立‘数字化车间’也日显迫切,展望‘未来工厂’的目标更加明确。但是,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上普遍没有建立严格的标准管理流程、在生产技术上普遍缺乏自动化生产手段、在数字化管理上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全面管理。”吴东明建议,金华有很好的民营企业基础,且数量较大,如果金华制造业工厂大部分实现“三化融合”“数字化车间”“未来工厂”,那是一种巨大的科技创新力量。建议适时推出切实可行的助推政策,适时出台“一企一策”创新政策,惠及中小企业,全面提升金华制造业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,为更多的“数字化车间”,更多的“未来工厂”铺平发展之路。
“今年两会明确了‘十四五’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,将‘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注入数字赋能新动力’放在了显著地位,数字化转型意义非凡。我建议大力推动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,推进智慧城市建设,搭建数字产业平台,构建新发展格局,打造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。”市政协委员、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市分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方弘说,2021年,该公司计划建设5G基站5000个,投资2.3亿元,目标实现热点区域5G基站的密集组网以及乡镇农村的广域覆盖。5G“新基建”将赋能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涌现、新场景应用、新模式变革、新价值重构,也将进一步拓展新业态培育路径。
关键词二:人才科技
面向“十四五”,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,部署了“九市建设”重点任务和“四攻坚四争先”行动,并将国家创新型城市、民营经济强市建设和人才科技、产业转型攻坚摆在突出位置。
市政协委员、必然科技董事长唐文卫,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。2017年6月,公司招了一名外贸业务员,底薪3500元外加月度销售额提成,一年收入顶多10万元。但他接手跨境电商业务后,2019年拿到了22万元的收入,2020年收入达到66万元,而今年他的收入目标是200万元。
“他算不算人才?对政府来说,他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业务员,而对必然公司来说,那肯定是人才,更是一个宝贝。”唐文卫说,什么是人才?有博士、硕士学位,有高等文凭的当然是人才。但对企业来说,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一样,能不能创造价值才是首要的。政府部门在推行“双龙计划”等招才引智政策的同时,更要考虑企业的出发点,不断完善,让企业招到真正的人才。同时,补助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是未来,一个能让他们安下心来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社会环境,如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。
吴东明认为,金华很多企业是传统制造业,传统制造业的优点是长期稳定,风险较低;但缺点也很明显,就是暴发性增长可能性不大,受市场和生产资料要素影响,产品溢价能力不强,利润不稳定且不高,高薪留人将是企业面临的长期挑战。因此,他建议,根据民营经济的特性,根据企业的不同实际情况,政府部门制定“一企一策”或“一行一策”的扶持政策,实现企业、行业技能专家自我培养和高层次人才、专家引进并举的常态,为“建设民营经济强市,培养现代产业新体系”集聚人才。
“数字农业人才严重缺乏,已经影响数字技术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。”俞巧仙建议,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、浙江院士之家等平台,联合高校、研究院、协会和企业,加快建立产业专家人才库,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的灵活性,积极尝试更多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的联合引才用才新方式。各级地方政府依托高效定向培养专业人才,制定相关面向基层、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才就业优惠政策,鼓励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从事数字化工作,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撑。
关键词三:双循环
为完成“十四五”发展主要目标,我市将在“九市建设”上精准发力,争取更高质量、更好结果。“九市建设”中的重要一环,就是建设双循环发展先行市,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。未来几年,我市将以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,聚焦“五大自由”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,努力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、数字贸易创新中心、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、制造创新示范地和“一带一路”开放合作重要平台。
“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竞争环境,不断深化产业链。2020年,春光橡塑相继在苏州、越南收购了两家吸尘器整机工厂,目前已形成金华总部、苏州凯弘、苏州尚腾、马来西亚CGH、越南CGH、越南Suntone(桑同)等六处生产基地。”市人大代表、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正明说。
春光橡塑创立36年来,以“一米宽、万米深”的理念,专注于橡塑软管领域的创新研发生产,从一家夫妻手工作坊,成长为全球吸尘器软管行业引领者,同时逐步延伸至挂烫机、洗碗机和户外清扫工业除尘系统等领域,成为国际清洁电器软管行业代表品牌。春光橡塑将抓住构建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,进一步践行“扎根金华总部、布局世界工厂、服务全球品牌”的战略布局,努力开创传统软管产业与整机产业共同发展,内生增长与外延发展并举的新局面。
唐文卫认为,面对新发展格局,更要因地制宜、脚踏实地的挖掘原有民营企业的潜力。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、购物方式发生变化,跨境零售走上风口,很多传统民营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,实现弯道超车的质变。为此,政府部门要“快、准、狠”出台落地政策,鼓励我市民营企业要把握好机遇,利用跨境电商再出发,驶入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市政协委员、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建议,如何更好地融入“双循环”,金华企业要发挥自贸区等平台优势,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、品牌营销、结构调整等,练好内功,提升国际市场议价能力。
去年12月27日,绿源布局我国南部的首个电动二轮车智能工厂,在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建。倪捷认为,近年来,中国消费升级和电动车新国标的实施,不断推动电动车行业品质标准的提升,对电动车品牌制造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智能化、数字化、生态化已经成为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早在2008年,绿源率先引进焊接机器人,开启了中国电动车产业智能化制造的序幕。此后十余年里,绿源不断加快信息化、智能化的投入和布局,引领产业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转型升级。贵港智能工厂更是传承绿源高标准智造体系的优势基因,实现管料加工、焊接、涂装、电机生产和内部物流的高度智能化、自动化生产。
“绿源使命就是引领电动两轮车的核心技术发展,制造安心可靠麻烦少的产品,以产品力驱动终端零售力。因此,这样的产品不仅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站稳脚跟,也能在广阔的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。”倪捷表示,绿源布局广西贵港,是依托中国华南、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区位优势,以广西为跳板进军东南亚市场,具备全球化战略意义。